跳到主要內容區

計畫特色與具體策略

一、建構全校雙語環境之「引導性」與「支持性」的指標

計畫辦公室將於計畫初期,發展出具引導性與支持性之指標,透過指標引導學校朝向全校雙語環境方向邁進。指標的建構將結合雙語教學的理念與策略與量化指標建構之方法,以期能產出符合臺灣本土國中小需求之全校雙語環境指標。計畫第一年研發之指標,將會適用計畫第一期的三年,因為在計畫初期將以引導與支持國中小朝向全校雙語環境邁進,讓現職教師們願意投入雙語教學的行列為第一優先。而在第一期的三年裡,除提供最初的引導性指標外,亦滾動修正的細節、並逐漸發展正式版的全校雙語環境指標,以建構詳細的本土化全校雙語環境評鑑指標,預備為計畫進入第二期時,可運用此一指標來判斷學校之表現及後續資源挹注。


二、網羅有經驗之雙語教師成立「種子教師群」

如何能有效地協助國中小成為具有全校雙語環境,便成為本計畫面對的主要挑戰。國小端由於教師多為跨領域專長,因此在種子教師學科的選擇上較有彈性。然而,國中科目數多且學科專業的廣度與深度相較於國小更具挑戰性,需要學科專長教師與英語教師更緊密之合作。在國中端本計畫目前規劃種子教師群主要來自「非主科」領域。因為這些領域具有多元情態(multimodality)之特性,係為雙語教學操作上較易入手之學科。種子教師群每週有減課以進行教案共備與相關討論。同時種子教師群亦設一位具有雙語行政與實務經驗之群長(community leader),負責整體的溝通協調與任務編排。


三、集結具有雙語教育專長之專家學者規劃在職教師增能方案

在本計畫中,未來將以區域(而非單一縣市)為單位舉辦相關增能活動。邀請具有相關專長之專家學者,透過共備方式來熟悉在職教師之雙語增能方案中之課程。目前暫訂有「課室英語之應用」、「雙語單元課程設計理念」、「雙語單元教案撰寫實務」、「雙語教師之社群運作:學科教師與英語教師之協作」、「公立學校推動雙語之重點、挑戰與可能之回應」等單元。


四、提供計畫參與學校每週觀課的機會

計畫培育之種子講師群每週必須有固定之授課節數必須開放課堂,讓各縣市之學校能夠有機會實際到校觀課,瞭解雙語教學之現場實況與操作模式。觀課後一定搭配議課的時間,讓實際有機會與種子教師群的現場雙語老師們對談,進而將觀摩到的教學現場進行學習與轉化,以其有助於規劃雙語教學之課程。


五、透過形成性的(formative)訪視與觀課評估雙語執行進步幅度

計畫執行第一學年度採用類似於形成性評量的作法,對於各校在雙語教育的推動成效上,係以其進步幅度與依照訪視意見 改進的程度為衡量之標準。重點是放在學校本身,以學校是否有比前一學期的雙語教育實踐更進步為依據。


六、建立以社群為基礎、建立角色典範之雙語教學取向

組建雙語教學教師社群,社群中必須包含進行雙語教學之學科教師與至多兩位英語教師。英語教師是公立學校中第一群有雙語教學經驗的教師,在學校中可扮演以下角色:

  • 經驗分享者:提供給學科教師相關經驗與資訊
  • 專業發展者:提供給校長、行政與學科教師
  • 專業陪伴者:跟學科教師共備提供專業諮詢

七、提供雙語教師有感的誘因進行雙語教學

以雙語進行授課之學科教師與參與社群之英語教師,必須提供充分誘因以利雙語教學順利推動。本計畫之雙語學校將可以對參與雙語教學的學科教師或參與社群與協同之英語教師每週可減授鐘點。而學校行政必須給社群教師安排至少每週一個半天的雙語共備時間。

瀏覽數:
登入成功